服务热线
177-5061-9273
酸酸酢浆,灵灵芳草。
冰糖熬煮汤泱,谁知甘味凉。
人生苦怅,滋心润肠。
共当春醪闻香,醉饮泉玉觞。
这首名为《酢浆草茶》的古典诗词,说的便是酢浆草。
《诗经·周南·芣苢fú yǐ》中所写的芣苢可能是酢浆草。
其全诗为:“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当然,这种说法并非主流观点,目前更多的学者还是认为,芣苢指的是车前草。除此之外,另一个被怀疑为酢浆草的植物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酸酱。
泸县出土的南宋墓葬人物石刻中,有侍女的腰带上出现了四耳酢浆草结饰造型,这个造型就是取材于酢浆草的。
唐代的《新修本草》,也被人叫做《唐本草》。《新修本草》大概是最早记载酢浆草的中国古代典籍了。
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六《石草类·酢浆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论证:“酢浆草,《唐本草》始著录,即三叶酸浆。生山石间,叶大如钱。”
我们可知,在古代,酢浆草也被叫做酢浆草或者三叶酸浆,其实酢浆草的异名远远不止这些。在《新修本草》中,就有醋母草、小酸茅、鸠酸等别名来称呼酢浆草。在明代的《本草纲目》中,酢浆草也被叫做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雀林草、酸母等。
《本草纲目》对这个问题有详细阐述:“(李)时珍曰:此小草三叶酸也,其味如醋。与灯笼草之酸浆,名同物异。……闽人郑樵《通志》言,福人谓之孙施。则苏颂《图经》赤孙施生福州,叶如浮萍者,即此也。孙施亦酸箕之讹耳。”
酢浆草属(学名:Oxalis)是酢浆草科下最大的属。至少有280个受承认的物种。很多物种都被称为酢浆草。酢浆草属除了在极地外,遍布于世界各地。在巴西及墨西哥的热带及南非的品种特别丰富。
在酢浆草属上有淡褐双尾小灰蝶停留
酢浆草属是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叶子分成3-10个圆形、心形或尖枪形的小叶,小叶成螺旋形排列,大小一致。大部分的物种都有三块小叶,而这些物种的叶子表面上很像一些三叶草属的叶子,不同的是三叶草属叶子的小叶不是呈螺旋形排列及大小不一。一些酢浆草属的叶子倾角会不断改变,以适应强烈的光度。花朵有五瓣,一般在底部连合,并有十个雄蕊。花瓣呈白色至粉红色、红色或黄色。果实是细小的蒴果。一般的茎都是块茎,有几种会生出球茎来繁殖。
晚香玉酢浆草的块茎有些像细小的马铃薯,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及安第斯山脉北部有很长的种植及食用历史。九羽酢浆草的叶子有丰富的维生素C,是水手们在南美洲南部避免坏血病的食物。
酢浆草属的叶子含有草酸,令其叶子及花朵有一阵酸味,吃些许可以提神,但是若大量摄取,则会变得有毒,影响正常的消化。以往从酢浆草属中会抽取草酸钙结晶,用来治疗疾病及作为食盐。
很多酢浆草属的物种可以作为观赏植物,雀斑酢浆草及黄花酢酱草都被种植在远离其原有分布的地区。四叶酢浆草因有四块小叶,故常被误认为是四叶的三叶草。
酢浆草(学名:Oxalis corniculata),又称三叶酸、山盐酸、蝴蝶翼、黄花酢浆草、盐酸草,为酢浆草科酢浆草属下的一个种。
茎:草本,窄小的,匍匐茎。有时直立或爬藤。
叶:小叶成心形,约0.3–1.5cm长,0.5–2cm宽,通常为三片小叶环绕轴心,偶有多叶并生。叶梗约有1–7cm长,托叶极小但清楚分明。像酢浆草变种,有紫色叶子,有不显眼的托叶在每个叶柄基部。
果:果实成锥状蒴果,约5-20 mm,成熟时会爆裂喷出种子。
种子:未成熟的种子成白色,成熟种子为褐色,种子上有类似指纹的粗糙突起,可轻易附着在物体表面。
花:花成黄色单瓣,通常有5片花瓣,花瓣约0.7–1cm长,花梗约0.6-1.5cm长。
酢浆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大洋洲、加勒比海、百慕大群岛、中国大陆、台湾、哥伦比亚、加拿大、开曼群岛、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印尼、夏威夷、日本、马来西亚、关岛、韩国、美国、越南、墨西哥、毛里求斯、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等。
全草入药,能解热利尿,消肿散淤;茎叶含草酸,可用以磨镜或擦铜器,使其具光泽。牛羊食其过多可中毒致死。
酢浆草 (《唐本草》)
【异名】酸箕(李当之《药录》),三叶酸草(《千金方》),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唐本草》),雀林草(《外台秘要方》),酸浆、赤孙施(《本草图经》),醋啾啾、田字草(《百选方》),酸浆草(《履巉岩本草》),雀儿草、酸母草(《永类钤方》),酸饺草(《滇南本草》),小酸苗(《品汇精要》),酸草(《摘元方》),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纲目》),酸迷迷草(《纲目拾遗》),斑鸠草、酸味草(《生草药性备要》),三叶酸浆(《植物名实图考》),酸酸草(《分类草药性》),酸斑苋(《岭南采药录》),咸酸草、酸酢草(《福建民间草药》),酸得溜(《江苏植药志》),铺地莲(《南宁市药物志》),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江西民间草药》)、老鸭咀、满天星(《广西中药志》),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湖南药物志》),酸芝草、酸批子(《闽东本草》),东阳火草、水晶花(《上海常用中草药》),蒲瓜酸、鹁鸪酸(《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酢浆草多年生草本。
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
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达5~10毫米,无柄。
花1至数朵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黄色,倒卵形;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
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子弹出。
种子小,扁卵形,褐色。
花期5~7月。
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茎叶含多量草酸盐。另有谓叶含柠檬酸及大量酒石酸,茎含苹果酸。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效;此植物据云对羊有毒。
同属植物毛茛酢浆草能伤害家畜肾脏,使血中非蛋白氮明显升高。
【性味】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寒,无毒。
②《履巉岩本草》:味酸,有小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酸微涩。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
【功用主治-酢浆草的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
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白色酢浆草是爱尔兰的国花,而且童军也以它做徽章。一般的酢浆草只有三片小叶,偶尔会出现突变的四片小叶个体,称为“幸运草”。传说如果有四片小叶的幸运草就能许愿使愿望成真,幸运草之所以特别,其实只是一种突变现象,所以幸运草纯粹只是突变而来的。
美国农业部证实,产生这种四叶现象的酢浆草其学名是Trifolium repens L.,又称为白色酢浆草,是一种三叶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缓慢,但是大约每10,000株当中,会有一株长出四片叶子。
据奥勒冈州立大学植物及植病系教授亚伦李斯顿(Aaron Liston)的说法,太阳的紫外线和肥料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是造成此类突变的重要原因。而去氧核醣核酸(DNA)发生错误也会造成突变,属于非外力因素。
无论如何,许多国家确实都流传著四叶幸运酢浆草的传说,早期威尔斯的塞尔特人相信白色酢浆草可以对抗恶魔。1620年,约翰梅尔顿爵士(Sir John Melton)写道:如果有人在田间巧遇任何有四片叶子的草,就将会有好运降临。
爱尔兰国花一说为白花酢浆草。属豆科植物的酢浆草是用来献给爱尔兰守护圣人——圣帕特里克的花朵,现在是爱尔兰的国花。爱尔兰为了争取独立曾经和英国长期浴血抗战。因此,它的花语是——爱国。
另一说法为白车轴草。爱尔兰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的爱尔兰岛上,草地和牧场广阔,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0%,畜牧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良牧草白车轴草一枝独秀,被作为国家崇高的物语表达就不难理解了。
酢浆草的株高依品种的不太,可由10~40厘米不等。紫花品种,没有明显的茎,叶片可以说自根际直接长出,具有又长又细的叶柄,叶片则由三枚倒心形的小叶组合而成,偶尔会出现突变的四枚小叶组成的个体,即俗称的“幸运草”。而大轮的黄花品种,其植株性状和紫花相似,但小轮的黄花品种则不然,虽然与紫花酢浆草同科又同属,却具有又长又细的匍匐茎,叶在茎上对生,叶片亦由三枚小叶组成,但小叶的大小则较紫花酢浆草要小一些。
酢浆草的某些种类中,其鳞茎和叶子是可以吃的,比如晚香玉酢浆草(Oxalis tuberose),其拉丁名种加词tuberose是块茎之意,也就说明了它的食用性。这种酢浆草在南美洲的北安第斯山地区分布非常广泛,当地的人们食用炸酱草的历史竟然已经有上千年了。
酢浆草是可以入药的,这是许多民族的医生们的共识。上文已经提到的中医典籍中记载了很多有关酢浆草可以入药的信息。从性味上讲,酢浆草味酸、苦,其性寒。从功效而言,酢浆草可治恶疮、痢疾、淤血、泄泻、疔疮、淋病、黄疸、赤白带下、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一些少数民族也认为酢浆草可以治病,比如苗族医药中,将酢浆草称为Suaib mib mib(秋咪咪)。白族、佤族、彝族、傣族、景颇族、侗族、瑶族、壮族、水族、畲族、哈尼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都会用酢浆草来治病。
有些酢浆草的叶子非常有趣,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叶片会徐徐展开,待到夜幕降临,又会慢慢合起。
因为酢浆草管理很方便,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呈现出很好的视觉效果,故而酢浆草在园林艺术中也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区的酢浆草已经被算作外来入侵的物种,这一点值得我们警惕和防范。
有关酢浆草的研究进展
1、 酢浆草的植物化学、药理及治疗应用
酢浆草属Oxalis corniculata Linn,俗称匍匐酢浆草,属于酢浆草科,是印度最新的重点植物物种之一。它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原产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物Oxalis corniculata Linn。已被用于不同系统的传统药物治疗人类的疾病和病痛。该综述表明,已从植物中分离出多种植物化学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单宁、植物甾醇、苯酚、糖苷、脂肪酸、半乳糖甘油脂和挥发油。叶子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异牡荆素和牡荆素-2”-O-β-D-吡喃葡萄糖苷。它富含必需脂肪酸,如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据报道,该植物含有抗炎、抗焦虑、抗惊厥、抗真菌、抗溃疡、镇痛、抗癌、抗糖尿病、保肝、降血脂、堕胎、抗氧化、利尿、抗菌和伤口愈合特性。本文简要回顾了该植物的植物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和治疗应用。这是对 Oxalis corniculta Linn 不同方面信息的编译和记录的尝试。并强调研发的必要性。
2、酢浆草的起源
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是一种分布于世界各地、来源不明的杂草。虽然它属于南美洲种属的一部分,但证明该物种来自南美洲的证据很薄弱。本文从植物标本室标本、历史文献和考古植物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酢浆草属植物起源的证据。我们还总结了民族植物学文献,以了解该物种最常被人类用作哪些药物。尽管有许多说法认为它原产于欧洲,但没有有力的证据表明酢浆草在15世纪之前就已在欧洲出现。也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它发生在19世纪之前的北美或南美。然而,有直接的考古植物学证据表明它至少在5000年前出现在东南亚。历史文献和古植物学也有证据表明,它在欧洲探险队探索这些岛屿之前就到达了波利尼西亚。对酢浆草传统用途的研究表明,它在东南亚作为一种药物使用最广泛,这虽然是间接的,但也表明了该地区的这些植物与人类文明的长期联系。酢浆草最有可能的起源是东南亚。这与酢浆草的酢浆草科植物大部分环绕太平洋分布是一致的。然而,酢浆草很可能是在现代工业时代到来之前通过贸易路线传播到欧洲甚至波利尼西亚的。
基于植物标本、历史文献和古植物学研究对全球酢浆草的首次观察。该地图使用记录植物分布的世界地理计划。未发现记录的区域以绿色显示。请注意,使用的比例是非线性的,以允许可视化现代引入日期的差异。该地图使用Mollweide 投影。这些记录的详细信息已存放在一个开放的存储库中。
酢浆草使用的民族药理学引用数。没有使用报告的区域被标记为绿色。这张地图使用了世界地理计划记录植物分布。这张地图使用Mollweide投影。
3、酢浆草叶片的类胡萝卜素、色素、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对生长在干燥、沼泽和潮湿地区的酢浆草叶片的类胡萝卜素、色素、酚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显示13种酚类化合物在干燥地区含量较高,其次是沼泽和潮湿地区。主要化合物为山奈酚-3-苦参糖苷、槲皮素-3-(咖啡酰基二葡萄糖苷)-7-葡萄糖苷、异鼠李苷-3-咖啡酰基-7-葡萄糖苷和对香豆酸。在沼泽和潮湿地区的样本中存在高水平的全顺式-堇菜黄质、全顺式-纽黄质、全顺式-叶黄素和9-反式叶黄素。六氢番茄红素、羟基脱镁素a和叶绿素b是主要色素。来自沼泽地区的样品色素含量较高,其次是潮湿地区的样品,干燥地区的样品色素含量最低。不同样品间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不同。酢浆草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和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酢浆草叶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可用于食品强化和配料。
4、酢浆草 (酢浆科) 叶提取物在乳鼠诱发的腹泻中对痢疾志贺氏菌 1 (NT4907) 和福氏志贺氏菌 2a (2457T) 发挥体外抗菌和体内抗定殖活性
在本研究中,评估了绿叶蔬菜酢浆草(酢浆科)提取物对常见肠道致病菌的体外抗菌和体内抗定植作用。酢浆草(酢浆科)叶的甲醇提取物(80%)含有每克干重910 mg没食子酸当量的多酚含量,收率为8%。每100 g提取物黄酮含量为2.353 g槲皮素当量。体外研究表明,该提取物可抑制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 25922)、大肠杆菌 (ATCC 25923)、痢疾杆菌 1 (NT4907)、福氏志贺菌 2a (2457T)、博伊氏志贺菌 4 (BCH612) 和桑尼志贺氏菌第一阶段(IDH00968)。对大肠杆菌 (ATCC 25923) 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最低 (0.08 mg/mL),而对福氏志贺菌2a (2457T) 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较高 (0.13 mg/mL)。开发了一种乳鼠模型,该模型涉及用福氏志贺菌 2a (2457T) 和湿热痢疾杆菌1 (NT4907) 对小鼠进行胃内攻击,以研究抗定植活性。结果表明,与福氏志贺菌 2a (2457T) 相比,该提取物对湿热痢疾杆菌 1 (NT4907) 更有效。还发现同时施用提取物和细菌接种物可促进良好的抗定植活性。即使在细菌接种 3 小时后进行处理,也观察到显著的活性。
5、一种产于浙江的药用植物酢浆草(酢浆草科)叶绿体全基因组的特征分析
红花酢浆草,酢浆草属酢浆草科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告了红花酢浆草的完整叶绿体 (cp) 基因组序列。组装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 151,351 bp,包含两个各 24,587 bp 的反向重复 (IR) 区域、一个 85,476 bp 的大单拷贝 (LSC) 区域和一个 16,701 bp 的小单拷贝 (SSC) 区域。该基因组编码128个基因,包括8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8个rRNA基因和1个假基因(ycf1)。 8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共编码25,751个氨基酸,其中大部分使用起始密码子ATG,除了rps19和psbC基因以GTG开头。 tRNA基因长度从71 bp到93 bp不等,tRNA-Arg(ACG)中GC含量最高,为62.16%。红花酢浆草的总GC含量为36.47%,IR区GC含量最高,为42.64%。此外,在红花酢浆草的 cp 基因组中共鉴定出 74 个简单的序列重复。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红花酢浆草和北美瓶草酢浆草之间存在姐妹关系,表明这两种酢浆草物种之间存在密切的遗传关系。这项工作为调查该药用物种的进化状况和种群遗传学多样性提供了基本的遗传资源。
参考文献:
[1] Sharma, R., & Kumari, A. (2014).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OXALIS CORNICULATALINN. - A REVIEW.
[2] Groom QJ, Van der Straeten J, Hoste I.2019. The origin of Oxalis corniculata L. PeerJ 7:e6384 https://doi.org/10.7717/peerj.6384
[3] Alam Zeb, Muhammad Imran, Carotenoids,pigments, phenolic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Oxalis corniculataleaves, Food Bioscience, 2019, 32,100472, doi.10.1016 /j.fbio.2019. 100472.
[4] Sayani Mukherjee, Hemanta Koley, SoumikBarman, Soma Mitra, Sanjukta Datta, Santinath Ghosh, Debjyoti Paul, and PubaliDhar.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013, 16(9): 801-809. http://doi.org/10.1089/jmf.2012.2710
[5] Manjia Zhou, Meixiu Yan, Zhiqi Ying,Xiangyu He, Yuqing Ge & Rubin Cheng (2021)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chloroplast genome of Oxalis corymbose DC. (Oxalidaceae), a medicinal plantfrom Zhejiang Province, Mitochondrial DNA Part B, 6:3, 1138-1140, DOI:10.1080/23802359.2021.188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