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行业新闻

香精与香料(178)—鸡骨草

2022年07月14日中外香料香精第一资讯浏览量:0

鸡骨草(学名:Abrus pulchellus subsp. cantoniensis,英文名称:Prayer-beads),别称广州相思子、广东相思子、 大黄草、黄头草、黄食草、黄仔强、猪腰草、红母鸡草、小叶龙鳞草、 细叶龙鳞草、假牛甘子、山弯豆、 石门坎及地香根等,是豆科相思子属的一种植物,常见于中国华南地区,具清热利湿、益胃健脾的功能。因本种首先发现于广州白云山,故而有广州相思子之称。

香精与香料(178)—鸡骨草

分布

分布于中国、泰国等地。中国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份。多生长于海拔约200米的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

形态特征

鸡骨草是一种攀缘植物,高约1-2米。主根粗壮,长约60厘米。茎深红紫色,枝条细直平滑,幼枝密披白色或黄褐色柔毛,老时柔毛脱落。羽状复叶互生,偶数小叶6-11对,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膜质,小叶柄短,先端截形,有小锐尖,基部浅心形,叶脉向两面凸起,表面披疏毛,背面披糙伏毛,长约0.5-1.5厘米,宽约0.3-0.5厘米;托叶线状披针形,成对着生。花为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小,聚生于花序总轴的短枝上,长约6毫米;萼钟状;花梗短;花冠淡紫色或紫红色,突出;雄蕊9枚,与旗瓣贴连,合生成管状,上部分离;花柱短,子房近无柄。果为荚果,长圆形,顶端具喙,扁平,披稀疏的白色或淡黄色糙伏毛,果熟时浅褐色,长约3厘米,宽约1.3厘米。种子矩圆形,4-5颗,成熟时黑褐色,有明显蜡黄色的种阜,中间有孔,边缘具长圆状环。

香精与香料(178)—鸡骨草

医药用途

鸡骨草的种子有毒须除去豆荚后,干燥全草入药。中药名为鸡骨草,始载于《岭南采药录》,味甘、苦,性凉,无毒,归心、肺、肝、胃、肾经,中医归类为清热解毒药、疏肝药,虚寒体弱者慎用。药材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有清热利湿、疏肝止痛、活血散瘀等之功效,主治胃痛、风湿骨痛、黄疸型肝炎、乳痈、跌打瘀痛等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鸡骨草具抗炎、保肝、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临床则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瘰疬、外感风热、蛇咬伤等治疗上。鸡骨草为中国岭南民间常用草药,常作为汤料及凉茶之用。

香精与香料(178)—鸡骨草

药材鉴定

本品干燥全草,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豆荚及杂质后晒干;多缠绕成束状;根圆柱形或圆锥形,质硬,表面有细纵纹,分枝长短粗细不一,直径约3-15毫米;根茎短,结节状;茎丛生,长藤状,灰棕色至紫褐色,直径约1.5-2.5毫米,最长可达1米,幼枝纤细,棕红色,疏短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长圆形,背面披糙伏毛,长约8-12毫米;气微,味微苦。本种载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定为中药鸡骨草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主要透过性状、粉末特征等鉴别数据,以控制药材的质量。传统经验则认为以根茎结节、茎叶全者为佳。

香精与香料(178)—鸡骨草

化学成分

鸡骨草全草含生物碱、三萜类、三萜皂苷类、蒽醌类等化学成分组成,如相思子碱(abrine)、胆碱(choline)、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physcion)、鸡骨草二醇(cantoniensistriol)、槐花二醇(sophoradiol)、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等。

鸡骨草的历史由来

两广民间用鸡骨草来治疗黄疸病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岭南采药录》、《岭南草药志》、《广东中药》II、《南宁市药物志》、《中国药用植物图鉴》等书中均有记载。随着这种民间草药的发掘,自50年代以来,临床用来治疗各种类型的肝炎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广西玉林、南宁及广州等的制药厂已制成各种剂型、广西玉林制药厂生产的复方鸡骨草丸,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有销售。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

香精与香料(178)—鸡骨草

鸡骨草的药理作用

1、对肠平滑肌的影响

对于正常离体家兔回肠,鸡骨草根煎剂可显著增强其收缩幅度,麻醉兔灌胃或肌注煎剂也能使在位肠管张力提高,蠕动略增强。在离体豚鼠回肠试验中高浓度煎剂对乙酰胆碱所致的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组胺所致仅有轻度抑制,对氯化钡所致者无影响。

2、增强小鼠游泳耐力

鸡骨草根煎剂5g/kg灌服可显著增强小鼠游泳耐力。

3、其他作用

鸡骨草粗皂甙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肝损伤有显著保护效果。

4、毒性

鸡骨草煎剂腹腔注射526g/kg,或630g/kg,或灌服420g/kg,3d内均不引起死亡。

鸡骨草的民间应用及主要作用

中医认为鸡骨草性甘,微苦,凉。归肝,胃经。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治黄疸肝炎,胃痛,乳痈,瘰疬,跌打伤瘀血疼痛。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的功效。

1、预防肝硬化

鸡骨草能有效预防肝硬化。对于肝硬化腹水,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腹水,肝掌,蜘蛛痣,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疾病,鸡骨草有一定的缓和作用。

2、清热护肝

鸡骨草能减轻肝脏所受的伤害。鸡骨草主治黄疸型肝炎,小便刺痛,胃脘痛,风湿骨节疼痛,跌打瘀血肿痛,乳痈,同时,它富含粗皂甙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有显著保护效果,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的功能。同时,鸡骨草能治疗急性肝炎等疾病。鸡骨草对于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纳差,上腹部饱胀,小便色黄,或伴恶寒发热等问题的治疗有很好的功效。

3、有利于退湿气改善黄疸等疾病

鸡骨草是中医治疗肝炎患者常见的中药之一,这就是得益于鸡骨草退湿气改善身体的优点,这样可以帮助肝炎患者改善身体的作用,对治疗黄疸肝炎有着很大的帮助。

4、促进消化

鸡骨草能提高肠胃的消化能力,促进肠胃功能正常运作。兔子的肚子反应是相对比较敏感的,通过兔子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对肠平滑肌的影响对于正常离体家兔回肠,鸡骨草根煎剂可显著增强其收缩幅度,麻醉兔灌胃或肌注煎剂也能使在位肠管张力提高,蠕动略增强。

5、清除羟自由基

以实验提取液的总黄酮作为样品,分别取不同体积的样品定容到50ml分别测其对·OH 的清除作用。结果,随着鸡骨草总黄酮提取液对由Fenton体系产生的·OH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随着鸡骨草总黄酮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增强。

6、增强免疫

用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法、血清溶血素分光光度法观察鸡骨草、毛鸡骨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鸡骨草、毛鸡骨草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幼鼠和成年鼠脾脏重量明显增加。但对胸腺重量则无明显的影响。

7、鸡骨草可以用来治鼠疮

鸡骨草治疗鼠疮可以用鸡骨草还有稀莶草晒干以后再一起磨成粉状物质,再加入蜂蜜研制,每天吃两颗,一天吃三次,连续服用四周左右,患者的病情就会有很大的好转。

鸡骨草的食疗简介

【鸡骨草食疗作用】:

鸡骨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胆、胃经。

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黄疸型肝炎,小便刺痛,胃脘痛,风湿骨节疼痛,跌打瘀血肿痛,乳痈。

【鸡骨草做法指导】:

1. 该品种子有毒,用时须摘除豆荚,以免中毒。

2. 治黄疸:鸡骨草60克,红枣七八枚。水煎服。

3. 治外感风热:鸡骨草60克,水煎,日分2次服。

4. 治瘰佃:鸡骨草3000克,希莶草2000克,研末,蜜丸,每丸重3克,每次2丸,日服3次,连服2至4周。

5. 治蛇咬伤:鸡骨草(去骨)30克,煎水饮之。

鸡骨草茶

鸡骨草茶的制备方法

鸡骨草茶是由鸡骨草30~50克,佩兰9克。水煎服,1日1剂。

鸡骨草是豆科植物广东相思子的带根全草,为木质缠绕藤本。是流传于民间的草药,古代本草书无记载,主要含相思碱、胆碱等有效化学成分。目前较普遍地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及降酶。其性味甘凉,无毒。《南宁市药物志》说它“消炎解毒,治传染性肝炎”。《常用中药手册》说本品:“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本草推陈》说“有解热利尿、活血止痛作用。”本方配以佩兰芳香化湿醒脾,使药汁便于入服,而除其异味。本方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因其性略偏凉,脾虚胃寒,常感胃脘冷痛、慢性腹泻的病人,不宜长期服用。

鸡骨草茶的主要功效

①急性肝炎,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纳差,上腹部饱胀,小便色黄,或伴恶寒发热。

②慢性迁延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炎症状反复发作,实验室检查酶谱增高,免疫功能不全,蛋白电脉异常,也可出现肝掌、蜘蛛痣等体征,乙肝两对半检查异常,具有传染性。

③肝硬化腹水,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腹水、肝掌、蜘蛛痣、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亦可合并门静脉高压、脾肿大。

鸡骨草的其他食用方法及功效

山栀蛋肉鸡骨草汤

材料:鸡蛋1-2个,瘦猪肉25克,鸡骨草、山栀根各15克。

做法:将鸡蛋、猪肉、鸡骨草、山栀根分别洗净,同入锅加水2碗,煮至七八成熟时,拍碎蛋壳(但不能将整个鸡蛋拍碎),继续加热煨之。煎汤剩1碗时,滤掉药渣,留汁及蛋、肉。

吃肉、蛋,喝汤。每日1剂,分2次服食。连续5-7日为1个疗程。有补虚安神,凉血解毒,利湿热,退黄疸的功效。

适宜于小儿肝炎长期未愈,尿少色黄,双眼多血丝。

猪横利鸡骨草汤

材料:猪横利,鸡骨草,姜片,蜜枣

做法:把材料洗净,然后一起倒入煲内,加适量的水,煲2小时左右,加少许盐,可饮用。

香精与香料(178)—鸡骨草

有关鸡骨草的现代研究进展

1、药用植物鸡骨草(Abrus pulchellus subsp.)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结构、比较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鸡骨草为无性系种群。鸡骨草是中国南方特有的药用植物,临床上用于治疗黄疸肝炎、胆囊炎、胃痛和乳房痈。在此,我们收集和分析了第一个完整的叶绿体(cp)基因组。广东山葡萄白蛉亚种。广东人cp基因组大小为156,497 bp, GC含量为36.5%。cp基因组编码130个基因,包括7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其中19个基因在反向重复序列(IR)区域重复。共有30个密码子表现为A/ u结尾的密码子使用偏倚。此外,在20个基因中预测了53个假定的RNA编辑位点,这些位点都是胞苷到胸腺嘧啶的转化。重复序列分析鉴定出白蛉亚群45个重复结构和125个简单序列重复序列(SSRs),即广东山葡萄cantoniensis cp基因。此外,19个单核苷酸(位于atpB、trnV-UAC、ycf3、atpF、rps16、rps18、clpP、rpl16、trnG-UCC和ndhA)和3个化合物SSRs(位于ndhA、atpB和rpl16)在白斑鱼亚群间具有物种特异性。研究结果可为广东鸡骨草和鸡骨草的物种鉴定提供参考。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白蛉亚属、鸡骨属(Abrus)与鸡骨属(Canavalia)在粟类/Phaseoloid分支中形成一个亚支。这些数据为该物种的进化关系和物种鉴定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2、鸡骨草的化学成分及其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从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的乙酸乙酯(ETOAC)溶出物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4-(4-羟基苄基)-异ofraxidin(1)和1 " -甲氧基-bavacoumestan B(2),以及5个已知化合物(3-7)。通过光谱学和理化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对分离株HepG2、SMMC-7721、A549和MCF-7 4株癌细胞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定。其中化合物1和5对上述4个细胞系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中,1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4.31±0.5和3.24±0.9 μM。

3、对功能性中药鸡骨草及其主要生物碱鸡骨草素的体外抗氧化和抗增殖活性的研究

鸡骨草是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常见和流行的植物性食品,可作为饮料、汤和民间药物食用。它被认为对清除肝脏中的毒物有价值。然而,广州鸡骨草的功能效应尚未得到科学的探讨。本研究综合评价了中草药鸡骨草提取物和主要生物碱abrine的体外抗氧化和抗增殖能力。采用HPLC-DAD和LC-MS/MS对甲醇提取物中的Abrine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ME、乙酸乙酯部分(EF)和abrine对ABTS自由基阳离子的清除能力和对2种商业抗氧化剂(BHT和Trolox)的还原能力相当。EF对三种癌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抗氧化活性和选择性细胞毒性,且呈剂量依赖性。生物实验结果显示,EF能诱导MCF-7和Hep3B细胞在48 h后出现G2/M周期阻滞和凋亡。因此,广东鸡骨草发挥了有效的细胞抗氧化和抗增殖的特性,突出了为什么它一直被作为一种功能食品。

香精与香料(178)—鸡骨草

4、鸡骨草中一个新的异黄酮苷

从鸡骨草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异黄酮苷(8-O-methylrelusin-7-O-β- d -apifuranosyl-(1→2)-β- d -glucopyranoside(1))和8-O-methylrelusin-7-O-β- d -glucopyranoside(2)和异花苷(3))。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广泛的一维核磁共振、二维核磁共振和HRESIMS光谱方法进行了阐明。本文为广东鸡骨草异黄酮的首次报道。并对所有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定。

香精与香料(178)—鸡骨草

5、鸡骨草与摩氏鸡骨草显微解剖特征的比较与鉴定

鸡骨草在中国南方被广泛用作中药和凉茶。然而,由于广东鸡骨草的来源逐渐减少,在鉴定和分化方面的知识有限,常与鸡骨草属的其他种属相互交换或掺假。特别是在草药市场和制药制剂中广泛使用的翅果草。为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广东鸡骨草和摩氏鸡骨草两种鸡骨草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和微观形态研究。按照常用的显微技术,在光镜下观察了根、叶、茎的显微特征,包括横切面和药材粉末。广东鸡骨草的基本诊断特征是茎极细;根的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成10束以上;茎髓是中空的,栅栏组织由两层栅栏细胞组成。此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了非腺毛和小叶表面的气孔。根据分析的微观特征,编制了关键认证参数表。本研究表明,显微技术及其相关技术为鸡骨草属植物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明确的系统方法。

香精与香料(178)—鸡骨草

参考文献:

[1] Xu, S., Sun, M., Mei, Y. et al. The 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the medicinal plant Abrus pulchellus subsp. cantoniensis: genome structure, comparative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alysis. J Plant Res 135, 443–452 (2022). https://doi.org/10.1007/s10265-022-01385-w

[2] Ze-Qing Bao, Ying-Yi Bao, Xiao-Cui Qin, Wei-Bin Wu, Xia Zhang,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brus cantoniensis and their cytotoxic effects on cancer cells, Phytochemistry Letters, 2022, 49,1-4, https://doi.org/10.1016/j.phytol.2022.02.005.

[3] Yang, Mei & Alzaharna, Mazen & Chen, Yu-Shan & Li, Li & Cheung, Hon-Yeung. (2014).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anti-proliferative properties of the functional herb Abrus cantoniensis and its main alkaloid abrine. Food & function. 5. 10.1039/c4fo00217b.

[4] Miao-Miao Yu, Fu-Xuan Wu, Wan-Ling Chen, Jun-Wei Kuang, Lu Zhou, Jun-Jiang Fu, Xi-Feng Sheng & Hui Zou (2020) A new isoflavone glycoside from Abrus cantoniensis,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2:6, 588-593, DOI: 10.1080/10286020.2019.1598394

[5] Zhang, Zhifeng & Lu, Luyang & Liu, Yuan & Qing, Linsen. (2015). Comparing and authenticating on anatomical aspects of Abrus cantoniensis and Abrus mollis by microscopy. Pharmacognosy Research. 10.4103/0974-8490.150526.

服务热线

177-5061-9273

添加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