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77-5061-9273
在香料分类法中,朴却(poucher)的分类法是备受调香师推崇的。朴却依据各种香料在辨香纸上挥发留香的时间长短将香料分为头香、体香和基香三大类,并且在各种香精配方中列出分属于这三大类的常用香料,例如他列出了“玫瑰香精”中常用香料名,基中“油类”有:头香——苦杏仁油、香柠檬油、柠檬油,肉豆蔻油,罗勒油,玫瑰草油;体香——愈创木油,鸢尾净油,防臭木油,丁香油,香叶油,玫瑰精油,依兰油等;基香——灵猫香净油,广藿香油、岩兰草油,檀香油等。这样便使初学者产生一个错觉:将香精沾在辨香纸上后,先闻到的是“头香”香料的香气,次闻到的是“体香”香料的香气,最后闻到的是“基香”香料和香气。而事实是,有的香料香气自始至终贯穿基中,例如广藿香油的香气,它从“头香”开始即已能明显闻出来,即使加入量不大也是如此。
二氢茉莉酮酸甲酯问世后,在开头的短时间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的香气并不强烈。在那个时候,调香师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香气强度(香比强值)大的价格又相对较廉的合成香料,例如二氢月桂烯醇就完全符合这个要求。有一段时间甚至刮起“二氢月桂烯醇热”,几乎每个调香师都试着用二氢月桂烯醇配出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新香精,从众多的“国际香型”香精都含有多量二氢月桂烯醇可以看出当时的情景。事实上,二氢月桂烯醇留香时间很短,比芳樟醇还差,按朴却的分类法,应被列为“头香”香料,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以其“后发制人”的特色逐渐受到调香师们的喜爱。人们发现,这个新香料即使少量加入到一般的日用香精中,也能使头香圆和,清甜;而当它大量存在于香精中时,仍没有“喧宾夺主”的“企图”,它的香气好象永远只是起“次要地位”似的,但却能使几乎任何一个香精的香气由于它的存在而保持自始至终变化不太大。自从合成香料问世至今一百多年来,极少有一种香料能以单一成份即可被调香师视为“完整香精”的,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做到了。有人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时代”,一点也不夸张。在食品香料中,香兰素无疑是最出色的,有的食品只用单一的香兰素加香可以获得成功。因为香兰素也有这种“自始至终”保持一种香气的特点。但在日化香精配方中,香兰素的许多缺点(溶解度不佳、易变色等)显露出来。
象香兰素、二氢茉莉酮酸甲酯这样的香料,只将它当作“基香”香料使用显然是有问题的。而象龙涎香醚、降龙涎香醚、突厥酮之类“高级香料”能以少量甚至极少量进入一个香精令其自始至终贯穿一股香气(所谓“龙涎香效应”)等则更暴露朴却分类法的缺陷。
一个理想的香料,应如二氢茉莉酮酸甲酯一样,既可作“头香”、“体香”又可作“基香”香料使用。自然界这样的例子不少,如檀香醇、广藿香醇、香根醇、茉莉酮酸甲酯、苯甲酸叶醇酯、麝香酮、灵猫酮等,调香师长期以来虽然都将它们的“母体”——檀香油、广藿香油、香根油、茉莉浸膏、麝香、灵猫香膏用作“基香”香料,但从未忽视它们在“头香”、“体香”方面的“表现”。
从事合成香料的化学家们,从二氢茉莉酮酸甲酯的例子看出优选香料的有效途径——沸点不低、香气强度(香比强值)不太大、稳定性良好、与其它香料的相容性好??而最重要是前两点,二氢茉莉酮酸甲酯是最好的“榜样”。
被朴却列为“头香”的香料以果香香料最多,这样又给初学者一个错觉:以为“果香”香料都是留香极短的,殊不知有的“果香”香料留香极长久,如丙位十一内酯(“桃醛”或称“十四醛”)、草莓醛(“十六醛”)、丙位癸内酯、丙位壬内酯(“椰子醛”或称“十八醛”)、复盆子酮、丁酸苄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这此香料香比强值都较大,可以“笼罩全局”,不能将它们看作“基香香料”。有意改变“香水都是麝香香气收尾”这个传统格局的调香师不仿试试这些带果香的“基香”香料。事实上,1985年问世的Poison(毒物)香水已相当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点。
同样将香料分为三大类,阿尔姆(Ellmes)强调了头香体香香料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基香香料的重视。卡勒(J.Carles)正好相反,他认为一个香精(香水)的主要香气特征取决于基香,将“体香”香料叫做“修饰剂”,“头香”香料几乎被忽略不计。这些观点似乎都有失偏颇,但在调香实践中有时却是正确的。如前所述,单一个香料——二氢茉莉酮酸甲酯就可视为一个美妙的兰蕙香精而直接应用,将香兰素作为香荚兰豆香气直接用于食品中也屡见不鲜。食品香精配方更是经常看到只用“头香”和“体香”香料的例子,“基香”香料有时只是“点缀”一下而已,加入“基香”香料的目的似乎也不是为了“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