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行业新闻

论调香师的艺术修养

2022年12月05日香精香料厂家浏览量:0

笛卡儿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调香师会联想到“我闻故我思”——闻到“前所未闻”的香味时,就有“仿香”和“创香”的冲动,想在实验室里把它再现出来,或者创作一个“更好”的香气让世人共享。

希望在香精领域里“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更是充满着这种欲望,希望有朝一日调出一个“划时代”的香精作品出来,“一鸣而天下知”。

可是一次次地试验、一次次地失败,有的人“急流勇退”了,有的人想起“拜师”,想起“入学”,或者买来“天书”自学,期望像“鲁班学艺”一样,把所有的“模具”拆了重装,熟练了自然也就成了“大家”。

可惜的是,靠本本培养不出调香师,学校也培养不出调香师,即便有了硕士、博士头衔也不行——这样说肯定伤了不少人的心,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学校里只是教给你一些基础的香料香精知识,真正可用来指导调香的理论至今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外也是如此。

学习调香如同学习中医一样,学校培养不出老百姓认可的“中医师”——高明的中医师。高明的中医师是在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获得真知,他的随机应变、因人而异、因时而化、因地制宜的个性化、他的“望闻问切”、他的“辨证施治”等学问是他的弟子们花一辈子的努力也不一定学得到的。

相对来说西医要“简单”多了——从医学院毕业出来就可以“开业”看病,老百姓不会因为他的年轻、“经验不多”而“不敬”。现代人的浮躁使得德高望重的、真正的中医师越来越少,后继乏人,究其原因就是“学校培养不出中医师”。

调香师也是这样。

世间一切带有艺术的技术都是个人的亲身感悟和实实在在的体验,难以明明白白地传授给他人。能传授的只是知识或者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智慧与悟性是难以“言传”的。然而最有价值、最需要传承的恰恰是这种不好传承的东西,它是生命力之所在、万物真谛之所在。比如绘画,构图、造形、渲染皆易学,而笔墨之外的“神韵”则不是可以学得来的。书法、雕刻、作曲、戏剧、舞蹈、摄影、文学创作等无不如此。

庄子曰:“斋以静心,以天合天”,以道合道、自然而然是道家的做事原则。在《齐物论》中,庄子把声音之美分为“人籁”、“地籁”、“天籁”三种。“人籁则比竹是已”,即箫管之类,属下等;“地籁则众口是已”,即风吹口穴之声,属中等;“天籁”则“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即决然自生的自然之声,为上等。在《天运》中,庄子还论述了“天籁”的特点:“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如果我们把上述文字中的“籁”、“声”改为“芳”,那么香味之关也可分为“人芳”、“地芳”和“天芳”三种,“人芳”即人造的香气,“地芳”即人工提取的“精油”香气,“天芳”才是真正的大自然香气,人力很难达到这种“嗅之不闻其芳”、“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的程度,但人类的活动就是为了“逐步达到”这种境界,否则还要“调香师”们做什么呢?

“以天合天”的原意是“掌握事物的自然规律,利用其规律把事情做好,可以达到最高水准(所谓‘合乎天’)”。

调香也是这样,如果充分了解各种香料的理化指标、香气特点和各香料之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即配伍性),了解各种常用香精和世界各地新开发的香型特征,善于应用自己的鼻子和所有对调香有帮助的仪器,加上长时间的“仿香”和“创香”实践,又能不断地从大自然中捕捉“灵感”,调出来的香精便能从“人芳”、“地芳”逐步提高到“天芳”的水平。这便是“以芳合芳”、“以天舍天”。( 作者:林翔云,文章节选子《调香术 》(第二版)绪论 )

服务热线

177-5061-9273

添加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咨询